清朝的爵位制度有多细致?镇国公与一等公,谁地位更高?
清朝的爵位制度有多细致?镇国公与一等公,谁地位更高?
外臣地位再嚣张,地位上也比不过皇室!
从公元221年秦始皇的秦朝开始,到1912年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封建王朝总共持续了2133年。在这期间,爵位一直被官宦世家看得很重,对他们来说,爵位代表着自己官阶的大小,同时爵位也是达官显贵们权力,地位的显著象征!
自周朝开始,就有“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制度;秦朝时期,统治者为了奖励军功,提高军队战斗力,又出现了秦朝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唐朝时期分九等爵,男性有诸王亲王和国公,女性有公主,郡主和昭仪等;宋朝爵位增加到12级,有王,国公,开国公等!
清朝爵位制度。
清朝爵位制度比起其他封建王朝,相对更加完备,更加系统。
首先清朝的爵位在划分上十分细致:包括三类,分别是宗室爵位,蒙古爵位和异姓功臣爵位。下面我们详细介绍。
宗室爵位。
宗室爵位说白了只授予宗室,对于清朝来讲就是爱新觉罗氏。
从上到下共有十二等,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其中有的爵位可以世袭罔替,比如清朝的铁帽子王;其他大部分爵位都是降等世袭,也就是说后代每承袭一次爵位就降一级,但也不是一直降,降到某个爵位便不再降,比如辅国公降成辅国将军便不再降了。
异姓功臣爵位。
这是清朝爵位的第二类,也被称作世爵,功臣世爵,主要授予对象包括各个外姓大臣。
从等级上讲,共有九级,包括:
公爵,一、二、三等公爵;一等公属于此类。
侯爵,一等侯爵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侯爵;
伯爵,一等伯爵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伯爵,以上三个爵位都属于超品;
正一品子爵,细分三等,包括一等子爵,二等子爵,三等子爵;
正二品男爵,细分三等,包括一等男爵,二等男爵,三等男爵;
轻车都尉,细分三等,包括一等轻车都尉,二等轻车都尉,三等轻车都尉;
正四品骑都尉;
正五品云骑尉;
正七品恩骑尉。
除了最后的恩骑尉爵位,其他爵位晋升都以云骑尉为晋升条件。比如要想变成骑都尉,你就得有两个云骑尉。
细分下来,九级功臣世爵可细分为27个档次,世袭也是采取降级方式,降到正七品恩骑尉,则不再降。
蒙古爵位。
蒙古爵位主要针对蒙古封建主及下属官员。总共设十七个爵位:
亲王;
郡王;
贝勒;
贝子;
镇国公;
辅国公;
札萨克台吉;
一等台吉;
二等台吉;
三等台吉;
四等台吉;
固伦额驸;
和硕额驸;
郡主额驸;
县主额驸;
郡君额驸;
县君额驸。
镇国公与一等公的区别。
阶级不同。
由以上清朝公爵制度可知,镇国公属于第一类,也就是宗室爵位。
一等公则属于异姓功臣爵位。
也就是说,往往镇国公和皇室关系紧密,大多属于统治阶层;而一等公属于异姓功臣爵位,虽说在异姓功臣爵位里等级不低,但是再怎么说也是臣下,也是下属。
从这个角度来看,自然是镇国公地位高于一等公。
从上升空间来讲。
不难看出,“镇国公”在宗室爵位排名里并不靠前,上升空间还很大;
再看“一等公”爵位,它是异姓功臣爵位里的最高爵位,普通臣下最高也就是这个爵位,再无上升空间。
从这个角度看,还是镇国公地位略高一筹!
从工资待遇上看。
镇国公每年的工资是700两,另有禄米700斛,禄米就是用作俸禄的粟米。
一等公每年的工资也是700两,但是禄米的话,则要看你是否属于八旗,属于的话,每年除了工资之外,还会给700斛禄米。
虽说工资差不多,但是镇国公待遇上要好很多,因为他们可以享受清朝特有的“八分”待遇,这对他们来讲可是无上的殊荣。“八分”待遇分别是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这些待遇一等公是万万不会有的。
从二者官服来看。
镇国公身上的补服为“正蟒方补”,一等公身上的补服则是“斗牛补服”。
从名字上我们便能看出,自然蟒的地位要显得高一些。
从受封的对象来看。
在清朝,镇国公往往都是一些皇室,比如皇帝的孙子辈;而清朝受封过一等公的大臣有索尼、鳌拜、和珅、阿桂、年羹尧、福康安、傅恒,这些人虽然都是赫赫有名的大臣,但是比起皇室成员,地位还是要差一截的!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镇国公的地位是要比一等公高一些的,虽然往往一等公都是当时掌权的重臣,但他们毕竟是臣下和外人,比起那些皇室的镇国公,地位高低一目了然。外臣地位再嚣张,地位上也比不过皇室,你觉得呢?
以上就是日常科普君的看法,如有不同观点,还请及时批评指正,谢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