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壹拷网 > 杂谈 > >正文

​中国为什么把北京定位首都

摘要中国为什么把北京定位首都 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每当有新的国家或者朝代建立起来,都会很快确定首都。对于君主们来说,都城不仅仅是国家政治经济中心,更是皇权的象征,《左传...

中国为什么把北京定位首都

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每当有新的国家或者朝代建立起来,都会很快确定首都。对于君主们来说,都城不仅仅是国家政治经济中心,更是皇权的象征,《左传·襄公十四年》中写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首都就有这样一种非凡的地位。

01

在不同的年代,首都的选择有不同的考量。冷兵器时代,首都的地理位置更为重要,为了保障首都的安全,必须将首都设置于可攻可守的区域内,但是历史习惯、经济文化,乃至于风水等等各方面的因素,都要尽力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到底应该将哪一座城市定为首都,毛主席也曾经深思熟虑。最早被考虑的城市本来是哈尔滨,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个决定终被搁置,对此中央展开了一波新的讨论。

▲毛主席

当时备选的城市不算少,一共有11座城市被列入了名单。经过初步筛选,洛阳、北京、南京、西安,这四座城市中,将诞生新中国的首都,这四座城市中,有之前朝代作为的古都的城市,也有交通十分便利的城市,优势还是很明显了,但最终结果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那么北京与其他三座城市相比,到底有哪些无可替代的优势,让毛主席下了最后的决定呢?

▲南京城

在前文提到的4个城市中,第一个被否定的是南京,虽然南京曾经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但是当时它也是民国旧都。新中国成立后应该有一个新的开始,当然不能沿用民国旧都。另外,南京虽然是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但是纵观历史,大家就会发现,将南京作为国都的朝代或者政权,往往不是未能统一,就是短命王朝。虽然共产党人不相信什么“宿命论”,但是这也应该是一个考虑的方向。而毛主席则认为,由于南京距离东南沿海较近,在当时的政治和军事环境下,并不安全。

02

第二个被排除的城市就是西安,其主要原因是,西安曾经是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的都城,其当地的资源消耗巨大,很多地方也被破坏,不再适合做首都。另外,由于西安的地理位置距离经济中心较远,也不利于国家管理,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西安并不足以覆盖和影响全国。第三位被排除的城市就是洛阳,洛阳与北京相比各方面都稍逊一筹,正如清代李绿园在《歧路灯》中所写:“今日相形见绌。”所以最终被选中为首都的城市就是北京。那么北京到底有哪些优势呢?

▲古城西安

首先从地理位置看,北京距离当时较为发达的东北较近,当时东北的粮食资源、工业基础以及铁路运输速度都比较发达,更方便北京调取物资。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面临着无数困难,需要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结成联盟的北京距离苏联蒙古和朝鲜都比较近,作为后方的话更加安全。

▲1949年的北京城航拍

其次,北京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其基础建设也十分完善。在明清时期,北京就是首都,此后一直延续到北洋时期,时间延续了500多年,这里的各种文物古迹和文化底蕴相当深厚,而且非常具有传承性。虽然北京不像上海广州那样的贸易城市一样,拥有巨大的贸易红利,但是也一直都处在经济发达的圈子内。而且这个城市的基础建设以及工业建设、文化遗传都非常完善。

03

第三,北京工人阶级根基沉稳,毛主席一直十分看好这座城市。早在1948年9月8日,毛主席就曾经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与徐向前沟通过北平的问题,他认为太原可以打,但是最好不要打北平。其实毛主席很早就看中了北京作为首都,当时在举行开国大典时,还有一些地区未能解放,上海、南京等地也并不算稳定,如果定都南方,那么遭受袭击的可能性也更大。

▲王稼祥

1949年2月,王稼祥也曾经与毛主席讨论过首都选址的问题,王稼祥对备选城市逐一分析,提出的理论和素质与党中央的计划高度契合,这让毛主席更加坚定了要将北京定为新中国首都的决心。

结语

1949年9月,在政治协商会议中北平被正式改名为北京,北京也将成为新中国的首都。一些人认为北京之所以被选择为首都,其实还有两个原因。其一就是北京面对着我国唯一一个内海,渤海。而渤海通道被辽东半岛与胶东半岛牢牢扼守,这无疑非常安全。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当时北京的群众基础相较于其他城市而言更为牢固。

标签:

推荐阅读